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27, Friday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黨國 KMT + ROC 的教育養成,是反民主,人權,自由,法治的邪惡力量
軍法審判,品質低落;不求證據,爭功諉過
KMT+ROC不公不義,年輕的囝仔才會作怪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2)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23, Monday
(photo source:《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一書,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
女性受到母愛的啟發,為家庭續存所考慮的因素,非一般人能夠理解。
在二二八發生當時,這些年輕喪夫的女子,往往只有二、三十歲,因此這四、五十年來,他們如何安置自己的情感生活?以及他們有無再嫁?就成為這個口述訪談中的重要問題。一般而言,多數的受訪者,並未再嫁。但在比較起來自中上家庭背景的女性而言,來自勞動和中下階層家庭的女性,較有可能因經濟生活因素而再嫁。如黃碧珠女士所言:「後來,經過十幾年,我又再結婚,生活不好,無法度,就再結婚。」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2。
有趣的是,當這些女性因受限於客觀壓力,而沒想再嫁時,他們心裡也明白這套禮教是男女不平等的,如郭一琴女士表示:「若查甫人死某,伊就可以光光明明再娶,阮查某人就要守節。烈女貞婦,啊!阮古早人就要守那個古早禮。」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3。
除了客觀因素外,許多受訪者也提及,不願再嫁是因為他們覺得與已過世丈夫間的婚姻,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使得他們主觀上不願再結婚。另外,孩子往往是最主要的顧慮因素,使得這些女性選擇不再結婚。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4。
在我個人一九九二年與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的訪談中得知,鄒族鼓勵寡婦再嫁的原因,是因為鄒族是個極小的族群,因而一個年輕女子來守寡,對整個族群的繁殖、壯大,是被視為一種「浪費」,一個守寡的女子是無法生出更多的族羣後代。並且在鄒族裡,喪夫的年輕女子會被鼓勵再嫁給其先夫的未婚兄弟,這等於間接地也將原有的孩子保留在原姓氏家庭中,對於這幾位鄒族的遺孀,後來並未再婚的事實,從我的訪談中得知,實在是他們個人覺得與其先夫的感情很好,而不願再嫁。
許多例子顯示,女人生理上的繁殖功能,往往成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建立過程會有不同的參與方式和經驗的重要因素。在1992和93年間,據估計有二萬至五萬的回教婦女,在前南斯拉夫(ex-yagoslavia)的戰爭中,被塞爾維亞族(Serb)的男人所強暴。那樣高數目的強暴事件的發生,絕非只是個人的偶然行為,而是塞爾維亞族一個有計劃、整體性的行動,目的是借由強暴回教婦女致使懷孕,來達到清除回教族羣的目的(Ethnic Cleansing)。當極多數的回教婦女懷有塞爾維族血液的孩子時,相對地,回教族羣也難保有純正血統的族裔。
當女人生理上的生育功能,被看作是繁衍族羣後代的目的,或被看成是消滅敵人的工具時,我們很難期待在國家、民族形成過程中,女人與男人會有相同的經驗及平等的待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25-26。
另外也因二二八的發生是國民黨政權的暴力行為,使得許多因而喪夫的女性,對政府當局或政治採取疏離的反抗。花蓮張七郎先生的遺孀張詹金枝女士在二二八事件後把他家的子孫都送到國外去,他曾說:「我情願我的子孫做外國的奴才,也不甘願他們做中華民國的紳士。」(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7。
由於,沒有一個社會正義的出口,可以抒洩心中的不滿與怨嘆,許多受訪者將二二八喪夫的悲痛及一生艱苦,轉看成是個人命運「歹命」的無奈,而失去想要控訴這是一個政策造成的悲劇的力量。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8。
郭一琴的故事,反應當時KMT軍警對台灣人的粗暴與視如草芥的態度,與現在阿扁無罪入監的態度一模一樣。
二二八是從台北傳來的,像傳染病一樣。阮先生彼時是屏東市副議長,因為當時議長破病,所以阮先生就要出來照顧社會;像有的打架受傷的,阮先生就帶去給阮兄哥敷藥。伊都在外面無閒,我對當時外面的情形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伊有帶市長藏在屏東飛機場,市長是外省人。後來大軍(指國民黨軍隊)來屏東以後,議長去歡迎市長,從機場出來,過無幾天,阮先生走在路上,就被憲兵帶去憲兵隊。伊一被抓去後,馬上就有人來阮厝講,阮小叔就提飯去給伊吃,我彼時要照顧囝仔,無閒可去,彼時我的囝仔,老大才九歲,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另外還有一個在肚腹內三個月。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35。
阮先生是透早就被槍殺,伊死以後,憲兵也不讓阮收屍,我本來是要去公園為伊守靈,但是一個做國代的朋友就跟我講:「大家都驚死,跑跑去了,你一個人怎麼去守靈?」結果,阮只好一直等到第二天,憲兵來通知了,才買棺材去收屍。
阮先生被槍殺,大概過四、五天以後,議會來一張判決書,講阮先生判決無罪。無罪,人已經死去了。當時一無罪,應該就要馬上補償咱們,他們彼時若補償咱們,阮就不會慘到那樣。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36-37。
這四十多年來,我從來未曾對這些囝仔講他們老爸的代誌,那幾個較大的囝仔,有去送他們老爸,他們應該知道他們的老爸是怎麼死的,對這個最小的,我從來未曾對伊提起伊老爸的代誌。不用跟他們講這些,講也不會回來。另外因為二二八這件代誌,我會對我的囝仔講,要他們不要涉東涉西的,政治的代誌,不要管,危險,危險啊!驚得破膽了,我以前都想這件代誌就這樣算了,連想都不敢想要平反,人既然無法再回來,計較也無效,人要能回來最好了。
我對二二八的感覺,是想,同胞怎麼會互相加害?同胞應該要互相照顧才對。我以前都不敢想要平反,會驚!會驚!驚警察,驚到要死去。現在還在驚喔!這些囝仔很氣我到現在還在驚警察。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38-39。
我現在還是未曾跟囝仔談起他們老爸的代誌,這些囝仔鬱卒是鬱卒也不會跟我講(採訪者按:此時在旁郭女士的小孫女表示,若有人向郭女士問及她先生的事,她就會一直哭,所以大家都不敢問)。我現在最驚警察,阮先生出代誌以後,警察常常來阮厝,有時他們還要我留筆錄。彼時,我會對我的囝仔講,有一天我若像你爸爸那樣死去,你們要互相照顧。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41。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1888-1947)
王添灯(1901-1947)
吳鴻麒(1901-1947)
高一生(1908-1954)
葉秋木(1908-1947)
張雲昌(1916-1947)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23, Monday
(photo source:《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一書,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
女性受到母愛的啟發,為家庭續存所考慮的因素,非一般人能夠理解。
在二二八發生當時,這些年輕喪夫的女子,往往只有二、三十歲,因此這四、五十年來,他們如何安置自己的情感生活?以及他們有無再嫁?就成為這個口述訪談中的重要問題。一般而言,多數的受訪者,並未再嫁。但在比較起來自中上家庭背景的女性而言,來自勞動和中下階層家庭的女性,較有可能因經濟生活因素而再嫁。如黃碧珠女士所言:「後來,經過十幾年,我又再結婚,生活不好,無法度,就再結婚。」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2。
有趣的是,當這些女性因受限於客觀壓力,而沒想再嫁時,他們心裡也明白這套禮教是男女不平等的,如郭一琴女士表示:「若查甫人死某,伊就可以光光明明再娶,阮查某人就要守節。烈女貞婦,啊!阮古早人就要守那個古早禮。」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3。
除了客觀因素外,許多受訪者也提及,不願再嫁是因為他們覺得與已過世丈夫間的婚姻,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使得他們主觀上不願再結婚。另外,孩子往往是最主要的顧慮因素,使得這些女性選擇不再結婚。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4。
在我個人一九九二年與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的訪談中得知,鄒族鼓勵寡婦再嫁的原因,是因為鄒族是個極小的族群,因而一個年輕女子來守寡,對整個族群的繁殖、壯大,是被視為一種「浪費」,一個守寡的女子是無法生出更多的族羣後代。並且在鄒族裡,喪夫的年輕女子會被鼓勵再嫁給其先夫的未婚兄弟,這等於間接地也將原有的孩子保留在原姓氏家庭中,對於這幾位鄒族的遺孀,後來並未再婚的事實,從我的訪談中得知,實在是他們個人覺得與其先夫的感情很好,而不願再嫁。
許多例子顯示,女人生理上的繁殖功能,往往成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建立過程會有不同的參與方式和經驗的重要因素。在1992和93年間,據估計有二萬至五萬的回教婦女,在前南斯拉夫(ex-yagoslavia)的戰爭中,被塞爾維亞族(Serb)的男人所強暴。那樣高數目的強暴事件的發生,絕非只是個人的偶然行為,而是塞爾維亞族一個有計劃、整體性的行動,目的是借由強暴回教婦女致使懷孕,來達到清除回教族羣的目的(Ethnic Cleansing)。當極多數的回教婦女懷有塞爾維族血液的孩子時,相對地,回教族羣也難保有純正血統的族裔。
當女人生理上的生育功能,被看作是繁衍族羣後代的目的,或被看成是消滅敵人的工具時,我們很難期待在國家、民族形成過程中,女人與男人會有相同的經驗及平等的待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25-26。
另外也因二二八的發生是國民黨政權的暴力行為,使得許多因而喪夫的女性,對政府當局或政治採取疏離的反抗。花蓮張七郎先生的遺孀張詹金枝女士在二二八事件後把他家的子孫都送到國外去,他曾說:「我情願我的子孫做外國的奴才,也不甘願他們做中華民國的紳士。」(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7。
由於,沒有一個社會正義的出口,可以抒洩心中的不滿與怨嘆,許多受訪者將二二八喪夫的悲痛及一生艱苦,轉看成是個人命運「歹命」的無奈,而失去想要控訴這是一個政策造成的悲劇的力量。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8。
郭一琴的故事,反應當時KMT軍警對台灣人的粗暴與視如草芥的態度,與現在阿扁無罪入監的態度一模一樣。
二二八是從台北傳來的,像傳染病一樣。阮先生彼時是屏東市副議長,因為當時議長破病,所以阮先生就要出來照顧社會;像有的打架受傷的,阮先生就帶去給阮兄哥敷藥。伊都在外面無閒,我對當時外面的情形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伊有帶市長藏在屏東飛機場,市長是外省人。後來大軍(指國民黨軍隊)來屏東以後,議長去歡迎市長,從機場出來,過無幾天,阮先生走在路上,就被憲兵帶去憲兵隊。伊一被抓去後,馬上就有人來阮厝講,阮小叔就提飯去給伊吃,我彼時要照顧囝仔,無閒可去,彼時我的囝仔,老大才九歲,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另外還有一個在肚腹內三個月。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35。
阮先生是透早就被槍殺,伊死以後,憲兵也不讓阮收屍,我本來是要去公園為伊守靈,但是一個做國代的朋友就跟我講:「大家都驚死,跑跑去了,你一個人怎麼去守靈?」結果,阮只好一直等到第二天,憲兵來通知了,才買棺材去收屍。
阮先生被槍殺,大概過四、五天以後,議會來一張判決書,講阮先生判決無罪。無罪,人已經死去了。當時一無罪,應該就要馬上補償咱們,他們彼時若補償咱們,阮就不會慘到那樣。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36-37。
這四十多年來,我從來未曾對這些囝仔講他們老爸的代誌,那幾個較大的囝仔,有去送他們老爸,他們應該知道他們的老爸是怎麼死的,對這個最小的,我從來未曾對伊提起伊老爸的代誌。不用跟他們講這些,講也不會回來。另外因為二二八這件代誌,我會對我的囝仔講,要他們不要涉東涉西的,政治的代誌,不要管,危險,危險啊!驚得破膽了,我以前都想這件代誌就這樣算了,連想都不敢想要平反,人既然無法再回來,計較也無效,人要能回來最好了。
我對二二八的感覺,是想,同胞怎麼會互相加害?同胞應該要互相照顧才對。我以前都不敢想要平反,會驚!會驚!驚警察,驚到要死去。現在還在驚喔!這些囝仔很氣我到現在還在驚警察。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38-39。
我現在還是未曾跟囝仔談起他們老爸的代誌,這些囝仔鬱卒是鬱卒也不會跟我講(採訪者按:此時在旁郭女士的小孫女表示,若有人向郭女士問及她先生的事,她就會一直哭,所以大家都不敢問)。我現在最驚警察,阮先生出代誌以後,警察常常來阮厝,有時他們還要我留筆錄。彼時,我會對我的囝仔講,有一天我若像你爸爸那樣死去,你們要互相照顧。
沈秀華,1997,"開木屐工廠的守寡母親-郭一琴(其夫葉秋木)",《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41。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1888-1947)
王添灯(1901-1947)
吳鴻麒(1901-1947)
高一生(1908-1954)
葉秋木(1908-1947)
張雲昌(1916-1947)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18, Wednesday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
著者簡介:
沈秀華,1964年出生於宜蘭蘇澳,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曾任宜蘭《噶瑪蘭雜誌》編輯,著有《噶瑪蘭二二八》。研究興趣:民族主義、性別研究、族群關係。
沈秀華,1997,"作者簡介",《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
228大屠殺造成台灣人多少的妻離子散,這些受害的女性同胞如何熬過慘淡的寒冬。
第一次注意起女性與二二八這樣的議題,是於1991年採訪、整理宜蘭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開始的。在1992年自立晚報出版的《噶瑪蘭二二八》一書自序中,我曾寫道:「……當時的受難者幾乎清一色為男性,他們的妻子,這些年輕守寡的女子,在父權社會下,如何孤立撫養子女?如何安慰自己一顆驚懼、寂寞的心靈?」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6。
高捷女士的先生是台灣前輩名畫家陳澄波先生。92年的那次訪談,使得當時已九十多歲的高女士,因而緊張恐懼地吃不下飯,還擔心這樣的採訪,會不會招致警察再來家中抓人。
對於阿里山鄒族因支援嘉義水上機場的戰役,雖未在二二八當年立即遇害,也有四人在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被秋後算帳。92年,我訪談四人中的高一生太太,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對我們了解不同族羣女性的二二八,有極重要的一面。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7。
查某人是福佬話中的敬語,何以男性被殺而由另一半來承擔大半生的煎熬?
使用《查某人的二二八》為書名,是因為福佬話的「查某人」三字,傳達台灣民間女性生氣和堅毅的氣質,這樣的書名,不僅突顯出相對於男人的二二八經歷,這是一本關於女人的二二八經驗,並且也肯定這些活下來女性,四、五十年來身為政治寡婦的生命力與堅強。
第一,二二八這樣一個政治屠殺事件,為何受難者幾乎全為男性,而許多女人因而成為政治寡婦?這個男女有著不同命運的歷史事件背後,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或是有其造成的社會、政治意涵?第二,對當年那些受難的男人而言,二二八事件對他們的意義,是從事件的發生到他們遇害的時刻為止,但對他們的妻子而言,那卻正是他們二二八的開端。二二八事件到底如何影響這些女性的日後生活?或是說這些受二二八事件最直接衝擊的女性,如何在二二八的陰影下,及在既有父權社會下,尋找他們在經濟、政治、情感各方面生活的出路?第三,我們還要問,這些政治寡婦如何由他們個人的生命經歷和身為女人的角度來詮釋和看待二二八及他們的一生?最後,這樣一個由女性角度來記錄、整理的二二八口述歷史,其意義為何?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0-11。
許多女性主義的工作者就指出,戰事和政治暴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男性沙文的文化與工程。從戰事的籌謀到戰場上的一兵一卒,絕大多數都是男人。許多男人可能在戰場上成為所謂為國犧牲的烈士,不少男人也藉由戰事奪取權力,或失去權力,更有些男人因而成為國家、族羣的「民族英雄」。
而這時女人在哪裏呢?絕大多數的女人,只是被動的被捲入戰爭暴力的風暴中,他們既沒有權力來決定戰事的啟動與否及形式,也極少有機會借戰事來升個一官半職。此時,大多數的女人可能在後地,想盡辦法掙些物質,供家庭生活所需,和配合政府的策略,忙著生產物質,以供前線需要,同時這許多女人,有的可能高興得知他們所親愛的男人,在前線平安無事,有些女人則哀痛欲絕地失去家中的男人,而為一家大小生計,必須堅強活下來,當然也有些女人被徵召為戰地的慰安婦或醫護人員,或不少女人成為敵方男人的性暴力對象。雖然許多女人也在戰事暴力中經歷各種苦難,但是最後在多數歷史書寫中,我們往往讀不到這各類女人的故事。由戰爭及政治暴力例子,我們輕易看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的建立過程,有著極不同的經歷與待遇。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是中國民族主義沙文政權,企圖在台灣建立穩固他政權過程中,發生的一個政治、軍事暴力事件。在了解當時台灣人社會中,有能力影響輿論、掌握權力、資源的人,是以男性為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就不驚訝,當國民黨決定以軍力來鎮壓台灣社會時,它屠殺的對象會幾乎全是台灣男人,尤其又是社會菁英份子。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2-13。
有趣的是,在絕大多數的二二八論述中,女人不見了。那些在恐怖中艱苦扶孤、活下來的女人的聲音不見了,或是我們若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是因為我們要他們告訴我們,他們丈夫當年受難的情形,這些女人自事件後,艱苦尋求出路的故事,只是零星的點綴在他們男人的故事後,而不見其主體性。而這個查某人二二八的口述工作,正是希望由這些女人講出他們自己的二二八經驗。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4。
認命又能任勞任怨,簡單一句話「歹命」,於大男人沙文主義作祟之下,受害者家屬不斷受到「歧視與恐嚇」。
在普遍有來自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這些女性又因個人背景的不同,而承受不同的金錢壓力,及有不同的出路。就個人背景這點來講,娘家及夫家的家庭經濟狀況及人際網路是主要決定因素,另外這些女性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及所處城鄉地緣也是重要因素。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6。
在心理情緒及情感生活方面,首先這些女性在往往經歷一段尋夫,到知道丈夫已出事的心路歷程。幸運者,還能找到丈夫的屍首,為其辦後事,而事實上仍有許多人,最終仍不知其夫死於何處?
「找尪的心情是真艱苦,阮也曾去海邊認死屍,屍體一塊浮起、一塊浮起,但是都不是咱們的人。有一次,我走到基隆和平島去找,看到海,清冷冷,啊!我想自己真歹命,心內真艱苦,腹肚面對著海,想講,啊!要來把伊衝下去,死了也較不會艱苦……。」(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屍體到厝以後,我、阮大嫂、和阮婆婆,就用熱水洗他們三個人的身軀,就像洗人的身軀一樣來洗們,又替他們換衫……。我當時真悲哀、真懷疑上帝的存在,一邊幫他們洗身軀,一邊就罵:『那裡有上帝,若有上帝,為何給阮這麼大的災難?」(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在二二八奪走他們丈夫生命的當時,不少的寡婦腹中正懷有孩子,因此在面對出世,即無父親的一刻,及日後孩子問其父親下落,不知如何回答的狀況,也成為許多二二八存活女性的共同心酸。
「阮頭家出代誌彼年七月,我才生我最小的查某囝仔,生的那早上,嬰仔一出世,親像是歌仔戲在扮,我嬰仔抱起來就『號』,『號』囝仔一出世,就無老爸……。」(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我在阮阿姐厝看到阮老爸,我就叫『阿爸』,後來那天回來厝,阮那個查某囝仔就問我:『媽媽,你就有阿爸,我怎麼無阿爸……被囝仔一問,我的心強強要剝去。」(見張楊純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8-19。
潘罔女士原是王添灯先生的小太太,在其夫失蹤後,一夜之間,他也失去在王家的名份與正當性,而面臨要被遺棄的命運。
在伴隨失去原有的社會身份、地位的同時,這些經歷身份變動的二二八女性們,所遭遇的不僅可能是經濟來源的困境,更是人情冷暖的實際感受,如楊治女士所談及的:「無尪是無地位,尤其是客家人,寡婦是給人看不起的。……從那開始,到現在,我都還留著一個真壞的習慣,『走路不看人』,只要不要跌倒就好了。我常常就用批判的眼光來看人世。」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0。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1888-1947)
王添灯(1901-1947)
吳鴻麒(1901-1947)
高一生(1908-1954)
葉秋木(1908-1947)
張雲昌(1916-1947)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18, Wednesday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
著者簡介:
沈秀華,1964年出生於宜蘭蘇澳,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曾任宜蘭《噶瑪蘭雜誌》編輯,著有《噶瑪蘭二二八》。研究興趣:民族主義、性別研究、族群關係。
沈秀華,1997,"作者簡介",《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
228大屠殺造成台灣人多少的妻離子散,這些受害的女性同胞如何熬過慘淡的寒冬。
第一次注意起女性與二二八這樣的議題,是於1991年採訪、整理宜蘭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開始的。在1992年自立晚報出版的《噶瑪蘭二二八》一書自序中,我曾寫道:「……當時的受難者幾乎清一色為男性,他們的妻子,這些年輕守寡的女子,在父權社會下,如何孤立撫養子女?如何安慰自己一顆驚懼、寂寞的心靈?」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6。
高捷女士的先生是台灣前輩名畫家陳澄波先生。92年的那次訪談,使得當時已九十多歲的高女士,因而緊張恐懼地吃不下飯,還擔心這樣的採訪,會不會招致警察再來家中抓人。
對於阿里山鄒族因支援嘉義水上機場的戰役,雖未在二二八當年立即遇害,也有四人在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被秋後算帳。92年,我訪談四人中的高一生太太,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對我們了解不同族羣女性的二二八,有極重要的一面。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7。
查某人是福佬話中的敬語,何以男性被殺而由另一半來承擔大半生的煎熬?
使用《查某人的二二八》為書名,是因為福佬話的「查某人」三字,傳達台灣民間女性生氣和堅毅的氣質,這樣的書名,不僅突顯出相對於男人的二二八經歷,這是一本關於女人的二二八經驗,並且也肯定這些活下來女性,四、五十年來身為政治寡婦的生命力與堅強。
第一,二二八這樣一個政治屠殺事件,為何受難者幾乎全為男性,而許多女人因而成為政治寡婦?這個男女有著不同命運的歷史事件背後,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或是有其造成的社會、政治意涵?第二,對當年那些受難的男人而言,二二八事件對他們的意義,是從事件的發生到他們遇害的時刻為止,但對他們的妻子而言,那卻正是他們二二八的開端。二二八事件到底如何影響這些女性的日後生活?或是說這些受二二八事件最直接衝擊的女性,如何在二二八的陰影下,及在既有父權社會下,尋找他們在經濟、政治、情感各方面生活的出路?第三,我們還要問,這些政治寡婦如何由他們個人的生命經歷和身為女人的角度來詮釋和看待二二八及他們的一生?最後,這樣一個由女性角度來記錄、整理的二二八口述歷史,其意義為何?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0-11。
許多女性主義的工作者就指出,戰事和政治暴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男性沙文的文化與工程。從戰事的籌謀到戰場上的一兵一卒,絕大多數都是男人。許多男人可能在戰場上成為所謂為國犧牲的烈士,不少男人也藉由戰事奪取權力,或失去權力,更有些男人因而成為國家、族羣的「民族英雄」。
而這時女人在哪裏呢?絕大多數的女人,只是被動的被捲入戰爭暴力的風暴中,他們既沒有權力來決定戰事的啟動與否及形式,也極少有機會借戰事來升個一官半職。此時,大多數的女人可能在後地,想盡辦法掙些物質,供家庭生活所需,和配合政府的策略,忙著生產物質,以供前線需要,同時這許多女人,有的可能高興得知他們所親愛的男人,在前線平安無事,有些女人則哀痛欲絕地失去家中的男人,而為一家大小生計,必須堅強活下來,當然也有些女人被徵召為戰地的慰安婦或醫護人員,或不少女人成為敵方男人的性暴力對象。雖然許多女人也在戰事暴力中經歷各種苦難,但是最後在多數歷史書寫中,我們往往讀不到這各類女人的故事。由戰爭及政治暴力例子,我們輕易看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的建立過程,有著極不同的經歷與待遇。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是中國民族主義沙文政權,企圖在台灣建立穩固他政權過程中,發生的一個政治、軍事暴力事件。在了解當時台灣人社會中,有能力影響輿論、掌握權力、資源的人,是以男性為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就不驚訝,當國民黨決定以軍力來鎮壓台灣社會時,它屠殺的對象會幾乎全是台灣男人,尤其又是社會菁英份子。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2-13。
有趣的是,在絕大多數的二二八論述中,女人不見了。那些在恐怖中艱苦扶孤、活下來的女人的聲音不見了,或是我們若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是因為我們要他們告訴我們,他們丈夫當年受難的情形,這些女人自事件後,艱苦尋求出路的故事,只是零星的點綴在他們男人的故事後,而不見其主體性。而這個查某人二二八的口述工作,正是希望由這些女人講出他們自己的二二八經驗。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4。
認命又能任勞任怨,簡單一句話「歹命」,於大男人沙文主義作祟之下,受害者家屬不斷受到「歧視與恐嚇」。
在普遍有來自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這些女性又因個人背景的不同,而承受不同的金錢壓力,及有不同的出路。就個人背景這點來講,娘家及夫家的家庭經濟狀況及人際網路是主要決定因素,另外這些女性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及所處城鄉地緣也是重要因素。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6。
在心理情緒及情感生活方面,首先這些女性在往往經歷一段尋夫,到知道丈夫已出事的心路歷程。幸運者,還能找到丈夫的屍首,為其辦後事,而事實上仍有許多人,最終仍不知其夫死於何處?
「找尪的心情是真艱苦,阮也曾去海邊認死屍,屍體一塊浮起、一塊浮起,但是都不是咱們的人。有一次,我走到基隆和平島去找,看到海,清冷冷,啊!我想自己真歹命,心內真艱苦,腹肚面對著海,想講,啊!要來把伊衝下去,死了也較不會艱苦……。」(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屍體到厝以後,我、阮大嫂、和阮婆婆,就用熱水洗他們三個人的身軀,就像洗人的身軀一樣來洗們,又替他們換衫……。我當時真悲哀、真懷疑上帝的存在,一邊幫他們洗身軀,一邊就罵:『那裡有上帝,若有上帝,為何給阮這麼大的災難?」(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在二二八奪走他們丈夫生命的當時,不少的寡婦腹中正懷有孩子,因此在面對出世,即無父親的一刻,及日後孩子問其父親下落,不知如何回答的狀況,也成為許多二二八存活女性的共同心酸。
「阮頭家出代誌彼年七月,我才生我最小的查某囝仔,生的那早上,嬰仔一出世,親像是歌仔戲在扮,我嬰仔抱起來就『號』,『號』囝仔一出世,就無老爸……。」(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我在阮阿姐厝看到阮老爸,我就叫『阿爸』,後來那天回來厝,阮那個查某囝仔就問我:『媽媽,你就有阿爸,我怎麼無阿爸……被囝仔一問,我的心強強要剝去。」(見張楊純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8-19。
潘罔女士原是王添灯先生的小太太,在其夫失蹤後,一夜之間,他也失去在王家的名份與正當性,而面臨要被遺棄的命運。
在伴隨失去原有的社會身份、地位的同時,這些經歷身份變動的二二八女性們,所遭遇的不僅可能是經濟來源的困境,更是人情冷暖的實際感受,如楊治女士所談及的:「無尪是無地位,尤其是客家人,寡婦是給人看不起的。……從那開始,到現在,我都還留著一個真壞的習慣,『走路不看人』,只要不要跌倒就好了。我常常就用批判的眼光來看人世。」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0。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1888-1947)
王添灯(1901-1947)
吳鴻麒(1901-1947)
高一生(1908-1954)
葉秋木(1908-1947)
張雲昌(1916-1947)
畫中有話 20110524-時事有感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25, Wednesday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馬騜去台灣化的中國式教育是再度奴化台灣人民的大中國殖民洗腦
台灣人鳴鼓以攻之
馬騜若執行反分裂法,台灣人民就必須自決自救
心中沒有台灣的圓山飯店,把產權還給台灣人
馬騜2012落選有可能掏空台灣資金,有良心的ROC官員請好好把關
This man Ma全身依靠美國保護,親中共,出賣台灣,有何資格當台灣總統
圓山飯店為了中國Q咖入住就打台灣人,滾到中國去吧!
許多高貴的KMT中國人,吃台灣人夠夠,有美國人身份,卻要台灣人送終
馬騜把台灣人民搞窮,就可以"安枕無憂"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1/05/25, Wednesday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馬騜去台灣化的中國式教育是再度奴化台灣人民的大中國殖民洗腦
台灣人鳴鼓以攻之
馬騜若執行反分裂法,台灣人民就必須自決自救
心中沒有台灣的圓山飯店,把產權還給台灣人
馬騜2012落選有可能掏空台灣資金,有良心的ROC官員請好好把關
This man Ma全身依靠美國保護,親中共,出賣台灣,有何資格當台灣總統
圓山飯店為了中國Q咖入住就打台灣人,滾到中國去吧!
許多高貴的KMT中國人,吃台灣人夠夠,有美國人身份,卻要台灣人送終
馬騜把台灣人民搞窮,就可以"安枕無憂"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畫中有話 20110523-時事有感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大地快捷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楊緒東
2011/05/18, Wednesday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緒東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著者簡介:
沈秀華,1964年出生於宜蘭蘇澳,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曾任宜蘭《噶瑪蘭雜誌》編輯,著有《噶瑪蘭二二八》。研究 興趣:民族主義、性別研究、族群關係。
沈秀華,1997,"作者簡介",《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
228大屠殺造成台灣人多少的妻離子散,這些受害的女性同胞如何熬過慘淡的寒冬。 第一次注意起女性與二二八這樣的議題,是於1991年採訪、整理宜蘭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開始的。在1992年自立晚報出版的《噶瑪蘭二二八》一書自序中,我曾寫道:「……當時的受難者幾乎清一色為男性,他們的妻子,這些年輕守寡的女子,在父權社會下,如何孤立撫養子女?如何安慰自己一顆驚懼、寂寞的心靈?」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6。
高捷女士的先生是台灣前輩名畫家陳澄波先生。92年的那次訪談,使得當時已九十多歲的高女士,因而緊張恐懼地吃不下飯,還擔心這樣的採訪,會不會招致警察再來家中抓人。
對於阿里山鄒族因支援嘉義水上機場的戰役,雖未在二二八當年立即遇害,也有四人在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被秋後算帳。92年,我訪談四人中的高一生太太,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對我們了解不同族羣女性的二二八,有極重要的一面。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7。
查某人是福佬話中的敬語,何以男性被殺而由另一半來承擔大半生的煎熬?
使用《查某人的二二八》為書名,是因為福佬話的「查某人」三字,傳達台灣民間女性生氣和堅毅的氣質,這樣的書名,不僅突顯出相對於男人的二二八經歷,這是一本關於女人的二二八經驗,並且也肯定這些活下來女性,四、五十年來身為政治寡婦的生命力與堅強。
第一,二二八這樣一個政治屠殺事件,為何受難者幾乎全為男性,而許多女人因而成為政治寡婦?這個男女有著不同命運的歷史事件背後,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或是有其造成的社會、政治意涵?第二,對當年那些受難的男人而言,二二八事件對他們的意義,是從事件的發生到他們遇害的時刻為止,但對他們的妻子而言,那卻正是他們二二八的開端。二二八事件到底如何影響這些女性的日後生活?或是說這些受二二八事件最直接衝擊的女性,如何在二二八的陰影下,及在既有父權社會下,尋找他們在經濟、政治、情感各方面生活的出路?第三,我們還要問,這些政治寡婦如何由他們個人的生命經歷和身為女人的角度來詮釋和看待二二八及他們的一生?最後,這樣一個由女性角度來記錄、整理的二二八口述歷史,其意義為何?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0-11。
許多女性主義的工作者就指出,戰事和政治暴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男性沙文的文化與工程。從戰事的籌謀到戰場上的一兵一卒,絕大多數都是男人。許多男人可能在戰場上成為所謂為國犧牲的烈士,不少男人也藉由戰事奪取權力,或失去權力,更有些男人因而成為國家、族羣的「民族英雄」。
而這時女人在哪裏呢?絕大多數的女人,只是被動的被捲入戰爭暴力的風暴中,他們既沒有權力來決定戰事的啟動與否及形式,也極少有機會借戰事來升個一官半職。此時,大多數的女人可能在後地,想盡辦法掙些物質,供家庭生活所需,和配合政府的策略,忙著生產物質,以供前線需要,同時這許多女人,有的可能高興得知他們所親愛的男人,在前線平安無事,有些女人則哀痛欲絕地失去家中的男人,而為一家大小生計,必須堅強活下來,當然也有些女人被徵召為戰地的慰安婦或醫 護人員,或不少女人成為敵方男人的性暴力對象。雖然許多女人也在戰事暴力中經歷各種苦難,但是最後在多數歷史書寫中,我們往往讀不到這各類女人的故事。由戰爭及政治暴力例子,我們輕易看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的建立過程,有著極不同的經歷與待遇。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是中國民族主義沙文政權,企圖在台灣建立穩固他政權過程中,發生的一個政治、軍事暴力事件。在了解當時台灣人社會中,有能力影響輿論、掌握權力、資源的人,是以男性為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就不驚訝,當國民黨決定以軍力來鎮壓台灣社會時,它屠殺的對象會幾乎全是台灣男人,尤其又是社會菁英份子。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2-13。
有趣的是,在絕大多數的二二八論述中,女人不見了。那些在恐怖中艱苦扶孤、活下來的女人的聲音不見了,或是我們若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是因為我們要他們告訴我們,他們丈夫當年受難的情形,這些女人自事件後,艱苦尋求出路的故事,只是零星的點綴在他們男人的故事後,而不見其主體性。而這個查某人二二八的口述工作,正是希望由這些女人講出他們自己的二二八經驗。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4。
認命又能任勞任怨,簡單一句話「歹命」,於大男人沙文主義作祟之下,受害者家屬不斷受到「歧視與恐嚇」。
在普遍有來自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這些女性又因個人背景的不同,而承受不同的金錢壓力,及有不同的出路。就個人背景這點來講,娘家及夫家的家庭經濟狀況及人際網路是主要決定因素,另外這些女性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及所處城鄉地緣也是重要因素。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6。
在心理情緒及情感生活方面,首先這些女性在往往經歷一段尋夫,到知道丈夫已出事的心路歷程。幸運者,還能找到丈夫的屍首,為其辦後事,而事實上仍有許多人,最終仍不知其夫死於何處?
「找尪的心情是真艱苦,阮也曾去海邊認死屍,屍體一塊浮起、一塊浮起,但是都不是咱們的人。有一次,我走到基隆和平島去找,看到海,清冷冷,啊!我想自己真歹命,心內真艱苦,腹肚面對著海,想講,啊!要來把伊衝下去,死了也較不會艱苦……。」(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屍體到厝以後,我、阮大嫂、和阮婆婆,就用熱水洗他們三個人的身軀,就像洗人的身軀一樣來洗們,又替他們換衫……。我當時真悲哀、真懷疑上帝的存在,一 邊幫他們洗身軀,一邊就罵:『那裡有上帝,若有上帝,為何給阮這麼大的災難?」(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在二二八奪走他們丈夫生命的當時,不少的寡婦腹中正懷有孩子,因此在面對出世,即無父親的一刻,及日後孩子問其父親下落,不知如何回答的狀況,也成為許多二二八存活女性的共同心酸。
「阮頭家出代誌彼年七月,我才生我最小的查某囝仔,生的那早上,嬰仔一出世,親像是歌仔戲在扮,我嬰仔抱起來就『號』,『號』囝仔一出世,就無老 爸……。」(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我在阮阿姐厝看到阮老爸,我就叫『阿爸』,後來那天回來厝,阮那個查某囝仔就問我:『媽媽,你就有阿爸,我怎麼無阿爸……被囝仔一問,我的心強強要剝去。」(見張楊純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8-19。
潘罔女士原是王添灯先生的小太太,在其夫失蹤後,一夜之間,他也失去在王家的名份與正當性,而面臨要被遺棄的命運。
在伴隨失去原有的社會身份、地位的同時,這些經歷身份變動的二二八女性們,所遭遇的不僅可能是經濟來源的困境,更是人情冷暖的實際感受,如楊治女士所談及的:「無尪是無地位,尤其是客家人,寡婦是給人看不起的。……從那開始,到現在,我都還留著一個真壞的習慣,『走路不看人』,只要不要跌倒就好了。我常常就用批判的眼光來看人世。」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0。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 (1888-1947)
王添灯 (1901-1947)
吳鴻麒 (1901-1947)
高一生 (1908-1954)
葉秋木 (1908-1947)
張雲昌 (1916-1947)
作者 楊緒東
2011/05/18, Wednesday
查某人的228-我讀我見(1)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緒東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著者簡介:
沈秀華,1964年出生於宜蘭蘇澳,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曾任宜蘭《噶瑪蘭雜誌》編輯,著有《噶瑪蘭二二八》。研究 興趣:民族主義、性別研究、族群關係。
沈秀華,1997,"作者簡介",《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
228大屠殺造成台灣人多少的妻離子散,這些受害的女性同胞如何熬過慘淡的寒冬。 第一次注意起女性與二二八這樣的議題,是於1991年採訪、整理宜蘭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開始的。在1992年自立晚報出版的《噶瑪蘭二二八》一書自序中,我曾寫道:「……當時的受難者幾乎清一色為男性,他們的妻子,這些年輕守寡的女子,在父權社會下,如何孤立撫養子女?如何安慰自己一顆驚懼、寂寞的心靈?」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6。
高捷女士的先生是台灣前輩名畫家陳澄波先生。92年的那次訪談,使得當時已九十多歲的高女士,因而緊張恐懼地吃不下飯,還擔心這樣的採訪,會不會招致警察再來家中抓人。
對於阿里山鄒族因支援嘉義水上機場的戰役,雖未在二二八當年立即遇害,也有四人在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被秋後算帳。92年,我訪談四人中的高一生太太,湯川露子女士和湯守仁太太,對我們了解不同族羣女性的二二八,有極重要的一面。
沈秀華,1997,"自序/讓政治寡婦的聲音發諸於世",《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7。
查某人是福佬話中的敬語,何以男性被殺而由另一半來承擔大半生的煎熬?
使用《查某人的二二八》為書名,是因為福佬話的「查某人」三字,傳達台灣民間女性生氣和堅毅的氣質,這樣的書名,不僅突顯出相對於男人的二二八經歷,這是一本關於女人的二二八經驗,並且也肯定這些活下來女性,四、五十年來身為政治寡婦的生命力與堅強。
第一,二二八這樣一個政治屠殺事件,為何受難者幾乎全為男性,而許多女人因而成為政治寡婦?這個男女有著不同命運的歷史事件背後,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或是有其造成的社會、政治意涵?第二,對當年那些受難的男人而言,二二八事件對他們的意義,是從事件的發生到他們遇害的時刻為止,但對他們的妻子而言,那卻正是他們二二八的開端。二二八事件到底如何影響這些女性的日後生活?或是說這些受二二八事件最直接衝擊的女性,如何在二二八的陰影下,及在既有父權社會下,尋找他們在經濟、政治、情感各方面生活的出路?第三,我們還要問,這些政治寡婦如何由他們個人的生命經歷和身為女人的角度來詮釋和看待二二八及他們的一生?最後,這樣一個由女性角度來記錄、整理的二二八口述歷史,其意義為何?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0-11。
許多女性主義的工作者就指出,戰事和政治暴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男性沙文的文化與工程。從戰事的籌謀到戰場上的一兵一卒,絕大多數都是男人。許多男人可能在戰場上成為所謂為國犧牲的烈士,不少男人也藉由戰事奪取權力,或失去權力,更有些男人因而成為國家、族羣的「民族英雄」。
而這時女人在哪裏呢?絕大多數的女人,只是被動的被捲入戰爭暴力的風暴中,他們既沒有權力來決定戰事的啟動與否及形式,也極少有機會借戰事來升個一官半職。此時,大多數的女人可能在後地,想盡辦法掙些物質,供家庭生活所需,和配合政府的策略,忙著生產物質,以供前線需要,同時這許多女人,有的可能高興得知他們所親愛的男人,在前線平安無事,有些女人則哀痛欲絕地失去家中的男人,而為一家大小生計,必須堅強活下來,當然也有些女人被徵召為戰地的慰安婦或醫 護人員,或不少女人成為敵方男人的性暴力對象。雖然許多女人也在戰事暴力中經歷各種苦難,但是最後在多數歷史書寫中,我們往往讀不到這各類女人的故事。由戰爭及政治暴力例子,我們輕易看出女人與男人在國家的建立過程,有著極不同的經歷與待遇。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是中國民族主義沙文政權,企圖在台灣建立穩固他政權過程中,發生的一個政治、軍事暴力事件。在了解當時台灣人社會中,有能力影響輿論、掌握權力、資源的人,是以男性為絕對多數的情況下,就不驚訝,當國民黨決定以軍力來鎮壓台灣社會時,它屠殺的對象會幾乎全是台灣男人,尤其又是社會菁英份子。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2-13。
有趣的是,在絕大多數的二二八論述中,女人不見了。那些在恐怖中艱苦扶孤、活下來的女人的聲音不見了,或是我們若聽到他們的聲音,也是因為我們要他們告訴我們,他們丈夫當年受難的情形,這些女人自事件後,艱苦尋求出路的故事,只是零星的點綴在他們男人的故事後,而不見其主體性。而這個查某人二二八的口述工作,正是希望由這些女人講出他們自己的二二八經驗。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4。
認命又能任勞任怨,簡單一句話「歹命」,於大男人沙文主義作祟之下,受害者家屬不斷受到「歧視與恐嚇」。
在普遍有來自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這些女性又因個人背景的不同,而承受不同的金錢壓力,及有不同的出路。就個人背景這點來講,娘家及夫家的家庭經濟狀況及人際網路是主要決定因素,另外這些女性本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及所處城鄉地緣也是重要因素。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16。
在心理情緒及情感生活方面,首先這些女性在往往經歷一段尋夫,到知道丈夫已出事的心路歷程。幸運者,還能找到丈夫的屍首,為其辦後事,而事實上仍有許多人,最終仍不知其夫死於何處?
「找尪的心情是真艱苦,阮也曾去海邊認死屍,屍體一塊浮起、一塊浮起,但是都不是咱們的人。有一次,我走到基隆和平島去找,看到海,清冷冷,啊!我想自己真歹命,心內真艱苦,腹肚面對著海,想講,啊!要來把伊衝下去,死了也較不會艱苦……。」(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屍體到厝以後,我、阮大嫂、和阮婆婆,就用熱水洗他們三個人的身軀,就像洗人的身軀一樣來洗們,又替他們換衫……。我當時真悲哀、真懷疑上帝的存在,一 邊幫他們洗身軀,一邊就罵:『那裡有上帝,若有上帝,為何給阮這麼大的災難?」(見張玉蟬女士訪談)
在二二八奪走他們丈夫生命的當時,不少的寡婦腹中正懷有孩子,因此在面對出世,即無父親的一刻,及日後孩子問其父親下落,不知如何回答的狀況,也成為許多二二八存活女性的共同心酸。
「阮頭家出代誌彼年七月,我才生我最小的查某囝仔,生的那早上,嬰仔一出世,親像是歌仔戲在扮,我嬰仔抱起來就『號』,『號』囝仔一出世,就無老 爸……。」(見許春江女士訪談)
「……我在阮阿姐厝看到阮老爸,我就叫『阿爸』,後來那天回來厝,阮那個查某囝仔就問我:『媽媽,你就有阿爸,我怎麼無阿爸……被囝仔一問,我的心強強要剝去。」(見張楊純女士訪談)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p.18-19。
潘罔女士原是王添灯先生的小太太,在其夫失蹤後,一夜之間,他也失去在王家的名份與正當性,而面臨要被遺棄的命運。
在伴隨失去原有的社會身份、地位的同時,這些經歷身份變動的二二八女性們,所遭遇的不僅可能是經濟來源的困境,更是人情冷暖的實際感受,如楊治女士所談及的:「無尪是無地位,尤其是客家人,寡婦是給人看不起的。……從那開始,到現在,我都還留著一個真壞的習慣,『走路不看人』,只要不要跌倒就好了。我常常就用批判的眼光來看人世。」
沈秀華,1997,"緒論/查某人的二二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玉山社,台北,p.20。
(未完待續,撰於2011/02/08)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
拜讀「228事件責任歸屬」-我見
Do You Know 228?
Do you know 228-原凶是蔣介石.我見
二二八口述歷史系列出版品
延伸閱讀:
楊緒東專欄
Hsutung's BLOG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張七郎 (1888-1947)
王添灯 (1901-1947)
吳鴻麒 (1901-1947)
高一生 (1908-1954)
葉秋木 (1908-1947)
張雲昌 (1916-1947)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畫中有話 20110511-時事有感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畫中有話 20110510-時事有感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畫中有話 20110505-時事有感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畫中有話 20110504-時事有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