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2009/06/22
馬英九總統日前拋出「識正書簡」震撼彈,餘震未平,最近又丟出一個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議題,建議民間能在兩岸當局的支持下,合編「中華大辭典」,把兩岸的字詞、語彙陳列比較,更具體指出七月份將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兩岸文化論壇,正是討論該議題的好時機。國民黨則表示,已向來台訪問的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轉達這項提議,獲鄭允諾帶回北京研究,凸顯雙方在此議題上已有溝通接觸,七月份的國共論壇若馬政府與中國達成「書同文」相關協議,外界不必感到意外。儘管馬總統一再澄清「識正書簡」是針對中國說的,但是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主張一出,讓他又露出了馬腳。
中國意圖併吞台灣,除了使用武力侵略外,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乃是透過經貿往來,使台灣對之產生依賴關係,無法自拔,此即中國學者所謂台灣罹患糖尿病說,必須中國施打胰島素,否則七日而亡,因此以經濟利益為籌碼,迫使台灣簽下賣身契,淪為中國的一省。然而,經濟的滲透,只是利益結合,固然能使部分台灣人為之折腰,但要消除反抗意識,最有效的就是深入文化與教育體系。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就是在武力征伐六國後,開始打造「車同軌、書同文」作為統治的基礎。由此看來,馬英九在經濟傾斜之外,還要大搞中生來台、承認中國學歷、識正書簡以及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等,絕不能等閒視之,而是企圖將台灣人改造為中國人的精神改造工程。
任何文字系統使用的普遍化,雖然多數為民間淵遠流長的傳統所形成,但政治力卻經常介入,想要透過建立一種新的文字系統,宣揚新的威權。中共打敗蔣介石,建立人民共和國後,為了與所謂的舊社會、舊歷史劃清界線,乃將中文書寫由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當時中國人受教育者不多,多數人口是文盲,因此簡體字的採用,使中共建政後受教育的人口直接學習簡體字,與既有歷史文化完全切割,便於接受共產主義的思想文化。中國的新一代看不懂繁體字,無法與歷史文化、經典連結,加上毛澤東的破四舊、文化大革命,古老的文化、事物、思想成了邪惡的象徵,於是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便成貨架上的專賣品。
換言之,中共推動簡體字,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企圖使統治下的中國人與傳統歷史文化絕緣,幫中國培育了共產主義信徒。諷刺的是,儘管中國雷厲風行推動簡體字,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仍習慣使用繁體字、看古書、做舊詩,好似「封建餘毒」未除,此舉更加凸顯簡體字之應用,純屬為政治服務。
同樣的,蔣介石佔領台灣後,以中文取代日文,亦是一種政治動作,台灣人民被迫學習書寫中文繁體字、講國語,國民黨政府甚至祭出懲罰措施,意圖消滅方言,建立中文繁體字與國語正統地位。加上教育內容為中華文化、歷史、忠君愛國思想與漢族民族主義的灌輸,台灣人在精神層面被迫中國化,被塑造成所謂「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總之,中國採用簡體字或台灣採用繁體字,其出發點都是一種對被統治者的強迫式精神改造。如今兩蔣父子皆已辭世,台灣也已民主化,繁體字的政治功能已然消退,不可諱言的,繁體字已成為台灣最主要書寫工具。在這半世紀的演變過程中,繁體字的推廣,已附著了台灣的歷史、文化與情感,已經是一種台灣化的溝通工具,不再是一個外來的文字系統。然而,馬政府向中國傾斜,已超乎經貿層次,往文化、教育領域滲透。而首要工作便是學習中共當年粗暴改變文字系統的作法,以「識正書簡」的方式,先讓台灣人民習慣書寫簡體字。等到民眾只會書寫簡體字後,下一步當然就是廢除繁體字的使用,一旦「識正書簡」成功過渡到「識簡書簡」,馬英九的終極統一列車就開到了終站。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