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黨國教育與「北一女症候群」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台灣公論報
2007/12/24, Monday
台灣史教授李筱峰透露一段怪事:他好心把自己的文集寄給現在當中學校長的老同學,「敬請指教」,不意此君或此妹不但不領情,還「義正詞嚴」的把書退回,並明確表態:「理念不同,以後這類書不要寄來」。把它翻回古漢文,大概是封建時代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有這種觀念的人實在是黨國體制下一言堂教育的標準產物。


近六十歲之人,承擔教育後近之責,居然有如此反應,可見一言堂黨國教育毒害之深。「拒收」之策,如同兩蔣戒嚴統治對付「匪書」:禁止、拒看、沒收,那是缺乏信心的症狀。台灣民主化之後,「匪書」公開進口出售,言論公開競爭,戒嚴的形式已不存在,卻仍有許多人受一言堂灌輸之害,仍不知不覺的對自己心靈戒嚴。


李筱峰教授贈書的遭遇,可稱之為「北一女症候群」。沒有人否定「北一女」的優異,和其畢業生在各行業的表現,但就文史教學而言,「北一女」學生可能受一言堂灌輸之害最深、最具典型。把黨國一言堂教育產生的荒謬稱為「北一女症候群」,並非對「北一女」不敬,只是引其盛名,突顯黨國教育的荒謬。


「北一女」佔歷史傳統和位居台北市的優勢,師資及設備都得天獨厚,它的畢業生不但在過去競爭激烈的大專聯考不會落榜,而且考取學費廉,師資、設備俱佳的公立大學佔很高比例,因此,它成為最難錄取的名校之一。


在黨國統治時代,上學雖然也有權貴子弟走後門進名校,但入學考試制度還算比較公平和健全。問題是黨國教育及考試,使像「北一女」這種名校出身的畢業生,很多人思想上停留在戒嚴時代,對文史的認識停留在當年死背的教材,眼界也停留在當年考名校,中「狀元」的風光。這就是本文所說的「北一女症候群」,從尋求知識與真理的教育角度看,這是錯誤和病態。


一九四五年,東亞戰爭結束,麥克阿瑟將軍以盟軍最高統帥身份,主持對日本佔領,他決心使日本現代化,所提優先改革措施之一便是教育改革,他要去除灌輸思想的軍國主義教育,而改以尋求真正知識及瞭解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不是一言堂,而在啟迪心智,培養個人認知與判斷能力,能面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說法,作理性的分析與批判。自由教育恢復自我的探索,獨立思考,而不是制式接受別人代為決定的見解,記誦別人代為選擇的價值。


中國國民黨政府代表盟國接管台灣,也有一套「改革」,包括教育改革。但國民黨政府並不是以現代自由教育取代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而是用大中國民族主義灌輸教育,取代軍國主義教育,兩者內涵不同,但其為強制灌輸的手法卻是一樣。日本要把台灣人訓練成日本人,中國要把台灣人重新訓練成「中國人」。


要作為「中國人」不只是換「國籍」,而是要台灣人接受中國的文化與價值觀,不但要擁抱、認同他們未見過的土地,也要接受中國一言堂的歷史認知與民族情緒。中國漢人被滿州異族統治,受列強帝國主義侵淩的憤怒感情,也要台灣人概括承受;中國人反日、抗日,也要台灣人跟他們一樣仇日,卻不會反思,為何一個父子兩代都親中國、親國民黨的美國作家鮑爾(JohnW.Powell),在二二八事件後訪問台灣,會在其刊物「中國每週評論」中撰文,指中國人對付台灣人,比日本人對付中國人還殘暴。


大中國主義灌輸教育,在文史科目的特色就是一言堂,不合國民黨「理念」、不合大中國主義「理念」的材料要禁絕,教科書只容國民黨一面之詞的史實與史觀。學生要考試、升學,必需死背一言堂的文章與教科書的「歷史」,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考特考,文史標準答案根深蒂固,造成青年學子受盡國民黨「理念」的洗腦,先入為主的記住國民黨扭曲的史實與解釋,不知道歷史真相,只知道中國而不知道台灣。


灌輸教育對記憶力好的孩子有利,只要把書背好,考試無往而不利,這在文史科目更是如此,因為標準答案全在教科書裡頭。這種教育也使一般學生以熟背教科書為滿足,再加上台灣人樸素的傳統,只要白紙黑字都相信,從不會去質疑教科書扭曲、造假,為政治服務。


一般而言,台灣的大、中學畢業生,除非是選擇文史為本科,否則對文史的認識就限於在中學和大學所必修、必背的那些教條,即使出國進修,語文已沒有困難,外國的書籍也多,但大部份人可能都沒有再摸過洋文寫有關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著作,也沒有把古老中文所傳授的價值觀念加以反思。解嚴之後,也許依政治「理念」相罵陣之書多,未出國也可以接觸到多元的看法,但有「北一女症候群」者可能也不屑再去接觸與其舊觀念衝突的書籍。


獨裁者對人民強加的戒嚴,限制人民心智的發展,這是不幸,但在自由民主時代,個人選擇心靈的戒嚴,把年輕時被迫熟背的教條與觀念,無條件接受,用於一生,那也是悲劇。在美國讀過文史課程,或看過小孩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學校教師用盡苦心,選擇不同派別理論與說法,要使學生理解不同的論點,藉以訓練學生的思考與判斷。一個教育工作者以「理念不同」為由退還贈書,真是只有台灣那種一言堂教育制度下培養的「人才」才作得出來,此無以名之,就稱它為「北一女症候群」。


轉貼自台灣公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