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從三寶到三中

作者 林保華
2008/02/20, Wednesday
我老爸的姓名是林維新。本來對這個名字不以為意,到中學讀歷史課以後,接觸到日本的明治維新與滿清末年的百日維新,才知道這個名字竟可以如此「政治」。而我接受的共產黨教育的歷史課程,對明治維新著墨不多,因為它成功;對百日維新則多有發揮,因為它失敗而被套上「改良主義」帽子;改良主義的失敗說明革命之必須。百日維新的主角康有為與梁啟超在中共眼中成了反對革命的保皇黨人。老爸出生於民國元年,我的祖父還給他取名「維新」,還不「反動」?

可惜我與祖父只見過一面,那是我從印尼回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五六年回到廈門老家,身為西醫的祖父,有一些土地而在土改時被鬥,管制三年。當時靠攏共產黨的我,哪裡敢和他討論政治問題?第二年反右,我又因為右派言論被批判,涉及「家庭」根源,更不敢與他接觸。一九七四年我第二次回廈門,祖父已經去世。

經過文革,反省過去的價值觀,對「革命」有了很大的保留,因為「革命」往往與暴力共生,後遺症太多,也就不認為改良主義的「維新」反動,甚至有許多可取之處。六四以後,中國一些學者提出「告別革命」的口號,對此我沒有完全同意,但不是真正迫不得已,還是改良為好。

台灣的寧靜革命也是改良主義運動,但也有後遺症,例如轉型正義的困難與緩慢,但是比起暴力與流血,還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面對台灣未來如何發展,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提出的「台灣維新」口號,值得肯定。

「台灣維新」包含了甚麼內容,謝長廷在最近出版的《幸福台灣.幸福經濟》一書中有比較詳細的論述。然而選民不可能個個都看這本書,因此期望謝團隊能以簡明通俗的文字,加上圖片廣加散發。

尤其是民眾所關心的經濟與民生問題要多所解釋,在肯定「三寶」(一○一、高鐵、雪山隧道)的同時闡述未來的「三中」(中南部、中低階層、中小企業)政策,尤其是國民黨耗費鉅資用造謠廣告百般歪曲事實,這是因為謝長廷在高雄拿得出政績而馬英九沒有。當然,謝長廷的維新,還包括政治內容,例如和解共生,這是台灣維護主權、團結奮鬥的必須。

一八九八年的百日維新,因為以慈禧太后為首舊勢力的反撲,殺了譚嗣同等六君子,囚了光緒帝而失敗。舊勢力暫時得逞,但也喪失了改革時機,過了幾年想再立憲,已經無法挽救腐敗的滿清政權。毫不經意的武昌起義,就把這個舊政權推翻了。謝長廷的維新變法能否突破舊勢力的圍攻與阻撓,得看台灣的選民能否把神聖的一票投給「長昌」。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