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馬英九面對新關卡,恐將關關難過

以二百多萬張懸殊票數擊敗對手當選總統的馬英九,真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當今台灣第一人;之所以如此,並非因為他的政績斐然,而是他能夠掌握人民的感受,以「拚經濟」的訴求獲取支持。然而,馬英九即將面臨的第一個嚴峻挑戰也將會是拚經濟;其次則是一黨獨大下的國會運作、兩岸關係、中央與地方關係、環保爭議等等。每一項挑戰馬英九都無可逃避。

 許多美國學者信誓旦旦,美國經濟已步入衰退,而中國這幾年來的高度經濟發展的後遺症也已逐漸浮現,二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呈現巨幅降低趨勢,顯見整體國際經濟環境正在走下坡,美中兩國經濟榮衰都關係到台灣,如果未來馬政府因應不佳,馬上就會反映在人民最切身的感受上,他和人民的蜜月期將會很快縮短。

 事實上,馬英九52O上任後,第一個面臨的嚴重考驗就是通貨膨脹的壓力。行政院決定在52O之前凍漲油價、物價,等於是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馬英九。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創下每桶118美元的天價紀錄,台灣也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薪資漲幅追不上物價上揚速度。二月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65%,是九年來的次高水準,且連續五個月超過2%;台幣兌美元匯率不斷走揚,可能漲破三十美元,外資湧入。這都還是在目前政府控制物價的情況下,一旦物價如脫疆野馬奔馳而去,通膨壓力將是人民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問題還不止於此。馬英九所謂的愛台十二項建設計畫,單單預計政府投資金額就達二兆六千五百億元,另外一兆三千四百億元是由民間投資。一方面,目前政府舉債已經偏高情況下,人民的負債只會更為沉重;一方面,則是對於通膨壓力火上加油。但若不如此,則經濟成長率六%的目標恐難達成,可說進退兩難。

 馬英九的拚經濟政策最主要的一個論述,就是提升經濟成長率。馬英九的經濟幕僚認為,只要經濟成長率提高,其他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例如地方健保費問題,將可由中央新創造的收入完全負擔,例如十二項建設的資金來源也不用擔心。但是,通膨的腳步往往比經濟成長的速度快得多,在尚未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時,很可能就因為物價飛漲而感受到荷包縮水的痛苦。

 通膨壓力的挑戰不只發生在台灣。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分析,中國平民百姓們最難以忍受的事情,主要原因也是物價飛漲的速度遠超過受薪階級薪資增加的速度。同樣的,新加坡統計局三月二十四日發布的報告也顯示,新加坡去年全年一般家庭的通貨膨脹率為2.1%,比前年的通貨膨脹率1%高出一倍。

 韓國二月份年通貨膨脹率更是高達3.6%,連續第三個月突破央行目標範圍。為此,韓國新總統李明博在二十日宣布緊急措施,決定對七十種包括小麥與玉米在內的價格敏感產品取消進口關稅,以抑制通貨膨脹。部會首長也決定凍結公用事業價格,包括公共運輸及自來水費。李明博政府並將在內閣會議中,敲定一系列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顯見這是亞洲甚至全球都面臨的威脅。

 如何因應即將到來的通膨危機,嚴重考驗馬英九的能力,不只事關人民感受,也將放在國際的天平上接受檢驗。

 至於兩岸經貿往來,在馬蕭的經濟政策中,被視為是拚經濟的萬靈丹;例如直航、開放投資中國上限及中國觀光客來台等。但是,直航是否如期在七月兌現,馬上就要被檢驗,不僅談判涉及主權問題,也非操之在我。而開放投資上限的結果,很可能是台灣對中國投資立即增加,回台投資緩不濟急。中國觀光客來台則面臨台灣人對中國人觀感的問題。這些都會使馬英九的拚經濟政策蒙上陰影。

 另一個權力中心的國會運作,對國民黨的形象也是一大考驗。一向被認為台灣最大亂源的立法院,由於一黨獨大的四分之三席次,所有成敗都將由國民黨直接承受;例如錢坑法案、擴權法案等若陸續再被提出或通過,將引起外界不良觀感,也對新政府可能的抑制通膨對策造成反效果。原本馬英九宣示要通過完整配套的陽光法案或政府改革法案等,若依舊擱置在程序委員會,停滯不前,將讓人民感受不到改革的新氣象。

 更嚴重的是,立委公開言行或私下關說行徑,如果吃相難看,一旦在媒體曝光及大幅報導,選前謝長廷對馬英九管不住立委的攻擊,便會獲得印證。如果只是拚經濟,社會正義卻無由維持,例如集遊法之廢除、樂生療養院及溪洲部落之拆遷爭議等,蘇花高興建與否,以及增建大煉鋼廠及國光煉油廠等環保與經濟發展矛盾爭議無法解決,則社運團體的風起雲湧,也是指日可待。

 可預見的,中央與地方爭議不會因為國民黨的一黨獨大而消失。如果對民進黨執政縣市分配不公,南部民進黨五縣市勢必會拉大動作,極力凸顯中央的不公平待遇。在缺乏國會的制衡緩衝下,中央與地方爭議很可能更為激烈對抗。

 人民在民進黨主政的八年底下,雖然對於經濟成果不滿意,但是,也因此培養出對政府嚴格監督及批判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即使馬英九獲得媒體護身的加持,恐怕也難逃不滿的聲浪。因人民感受而贏得的大勝利,會不會反而帶來更大的失望,這將是馬英九當總統必須如履薄冰的嚴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