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端、陳中寧2009/11/21
「開放採認中國學歷」與「陸生來台就讀」,實乃不同的議題,宜分開處理。
在開放陸生來台的名額限制方面,我們覺得其來台之總額應以立法限制。陸生來台之總額,若交由行政命令裁量,難保不會重演政府片面定案,忽視民意之舉。因此,陸生來台之總額務必以法律控管,在國會中進行公開討論;並藉由立法程序中保留人民的參與空間。
另外,教育部表示招收陸生採外加名額方式,然而即便外加也會對台灣學生造成資源排擠。因此,教育部應規定,招收陸生「不得影響各校現有之生師比」,以免降低台灣學生的受教品質。
大學生與研究生亦可用不同方式處理。在大學部方面,可依其高考(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相當於台灣的學測)成績進行統一招生。透過高考成績作為評量依據,並根據排名進行分發。在研究所方面,則由各校自行訂定標準,並對申請陸生之中國學歷進行查證。
技職教育部分應暫緩開放。國內對於中國的技職教育非常不瞭解。那些人在辦學?就讀者的特性?怎麼入學、法規如何?這些資訊在台均十分欠缺,進而難以掌握其教育素質與學生程度。在欠缺瞭解下,貿然開放恐將反對我國技職教育造成危害,故應暫緩開放技職生來台。
採認中國學歷方面,我們認為不宜對現狀有所更動。最需要釐清的是,採認中國學歷,實際上乃是「持中國學歷者應考試、服公職之問題,且包含在台定居之大陸人民」。
在許多專業領域上,台灣教育水準仍領先中國,故應考量在不同領域上兩岸程度差異,就各專業領域進行討論。另如律師、醫師等領域,其教育不僅是技術,更包含社會文化價值之養成。律師的民主概念,醫師之人權素養,將影響台灣民眾權益甚鉅,不應被忽略。公職考試更是如此。
兩岸關係的各項問題政治凌駕專業,常是高層決定,無視專業,也無視民意。盼教育部能納入更多的專業評估與考量,舉辦公聽會時,也不宜敷衍了事,宜做更多元的討論。
(作者黃秀端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陳中寧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