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當阿扁不再是大象

江文瑜 2008/09/24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認知語言學教授喬治雷可夫,在他的政治語言學著作《不要想到大象》書中提到,他常做一個實驗,告訴學生「不要想到大象」,結果學生反而陷入「大象」的框架,無法不想到大象。假設同理可推,近日因阿扁匯款海外疑案,民進黨常想與阿扁切割,如果民進黨每次要大家「不要想到阿扁與民進黨的關連」,其結果可能反而更落入「大象現象」,民眾更會想到「阿扁與民進黨的關連」。

針對阿扁匯款疑案,國民黨陣營和其支援媒體更抓住機會,以「洗錢」兩字未審先定罪,以無數的爆料和新聞放送,輸入他們想要傳達的邏輯關係,亦即:陳水扁等於貪腐,陳水扁代表民進黨,所以民進黨等於貪腐黨。

國民黨這種操作方法,看似簡單,其實真正殺傷力無窮,完全符合認知語言學裡所謂的「提喻」概念,亦即以部分代表全體,而這個「部分」往往是個體中最引人注意的代表。

舉一例,「頭」常被人類視為最重要器官,所以「頭」(部分)就用來指「人」(全體)。英語說:「這機構有四個聰明的頭」,意為「這機構有四個聰明的人。」

有趣的是,「提喻」是譬喻系統中的一種類型,目前國際上當紅的認知語言學理論認為「譬喻」是呈現人類概念最基礎、最重要的方式,同時反過來形塑了社會真實。

不幸的是,政治與媒體操控往往透過語言的譬喻系統,限制人類思維,民眾若不察,就牢牢被固定框架所包圍和困住。當媒體放送了幾千萬遍「陳水扁洗錢」的語言後,許多人民的大腦早已透過「提喻」被設定了「民進黨為貪腐黨」的框架,於是儘管馬英九上任後顯現治國無能,但民進黨的支持度並未相對提升。

台灣民眾樂於見到有智慧的在野黨,因此民進黨如何能跳脫這個「提喻」的操控?兩種作法可以評估:首先,積極樹立一個全新的「提喻」系統所象徵的正面意義,亦即以蔡英文為「首」的領導,不斷展現清新氣象,建立「蔡英文等於進步,蔡英文代表民進黨、民進黨等於進步黨」的語言思維框架,如此才能逐漸擺脫陰影。

其次,打破「提喻」系統的盲點,結合民間力量、努力向民眾展現民進黨其他令人感動的多面向,就如同「台北」一詞雖常用來作為「提喻」代表「台灣」,但其實台灣的真正面貌,常常驚豔於台北以外的「海角七號」! 

(作者為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