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美麗島事件」所凸顯的危機與轉機

自由時報社論2009/12/12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出刊才四期的「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市舉行集會,紀念國際人權日。這場集會造成民眾與軍警衝突,有人受傷,兩天之後,黨國當局大舉逮捕黨外人士,黃信介等八人受審,以叛亂罪被判重刑,是為「美麗島事件」或「高雄事件」。如今,事件發生三十年,高雄市政府及民間團體連日來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這一在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們認為,「美麗島事件」所凸顯的危機及轉機,對今日處在民主倒退、主權受創的台灣,有其重要的啟示意義,值得國人認真回顧,並且有如在當年事件現場大港埔圓環一項紀念晚會所強調的,要齊力以「民主團結愛台灣」。

「美麗島事件」發生在中國國民黨一黨集權的年代,台灣人民不得組黨,所有異議者盡成黨外人士,他們所要求的組黨、解嚴、言論自由,其實都只是經濟起飛之後人民普遍期待的公民基本權利;「美麗島雜誌」當年八月創刊,旋即造成風潮,足見其十足反映「民之所欲」。然而,前此一年甫經與美國斷交震撼的黨國當局,為了維持其少數統治,不但未能順應民意,大步邁向民主自由大路,反而試圖藉「美麗島事件」大力剷除黨外精英,以鞏固政權。

事件的發生,因此早在黨國當局設計之中。事件於十日晚間發生,次日各報猶報導官民衝突、軍警民眾都有受傷。再過一天,黨國發動宣傳機器,眾家媒體即幾乎口徑一致,只強調軍警受傷,對民眾挨打一字不提,且出現「依法處理製造暴亂的激烈份子,與民主並不違背」的報紙社論,也有「記者特稿」極力醜化黨外人士為「背景複雜的乩童」,更有「政論家」丁中江在電視攻訐黨外人士意猶未盡,竟扮演起「吳鳳」,宣稱要「自己送上門去給他們殺」。其餘喊打喊殺,為黨外人士羅織罪名,配合製造當局整肅異己的「輿論」者,不勝枚舉。果然,十三日清晨,當局全面大舉抓人,黨外精英幾乎一網成擒;即連不在現場的林義雄,也難倖免,這更印證了當局的「暴亂」「叛亂」理由實屬莫須有,設陷阱演出「苦肉計」,才是真相。

一時之間,台灣陷入二二八事件以來最黑暗的白色恐怖日子,所幸來自美國的壓力,促使蔣經國總統做出公開審判,且不判死刑的承諾;審判期間發生的林義雄家人慘遭冷血謀殺,不但引起國內外公憤與強烈譴責,更使台灣人民看清黨國體制 的暴力本質。最重要的,經由公開審判的過程,台灣人民從被告的辯護及論證過程,身受一次深刻的民主啟蒙,久蟄的人心因之普遍覺醒,終於迫使蔣經國不得不順應民意,加緊民主開放的腳步。十年之間,解除黨禁、終止戒嚴、開放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犧牲努力,換來台灣掙脫威權統治的枷鎖,進而邁向民主自由的新天地。

不過,尚未完成轉型正義的台灣社會,對於戰後重大政治事件仍欠缺追究真相與追求正義的能力:已逾一甲子的二二八事件,連受難人數等真相至今不明;林義雄家人血案仍懸而未破。即使「美麗島事件」,當時在「波士頓通訊」詆毀黨外人士的馬英九,從來沒有為此道歉;封殺「美麗島雜誌」的中國國民黨,也毫無面對歷史懺悔的良心。許多昔日獨裁者的幫凶,仍繼續阻撓歷史還原,誤導歪曲歷史,進而試圖主導台灣的日常議題、集體記憶及史觀。

正因如此,黨國體制總有機會班師回朝。與往日不同的是,現今的黨國體制者,把台灣搞到自由限縮、民主倒退、警察打人的本事,或有師承;當年集權當局認清共產黨本質,分辨敵我的堅持,卻已被其徒子徒孫的傾中投降政策所斷送。今天回顧「美麗島事件」三十年,台灣人最應重拾當年的精神:從白色恐怖最黑暗的危機之中,以行動迫使執政者改弦更張,既為台灣開創新局,也使自己及子孫命運出現轉機,免於沉淪。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