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外來光復節,殖民始政日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李敏勇
2009/10/24, Saturday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國民黨中國在台灣的始政日。從日本手中代表盟軍接佔殖民地,台灣這個島嶼,成為中華民國後來寄身之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如果沒有台灣,中華民國有魂無體,真的亡國了。

接佔者有統治權力,有詮釋權。以始政日為光復節,宣稱八年的抗日戰爭是為了台灣。是嗎?不管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還是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都忘了支持過台灣從日本殖民地獨立的政治宣示。

宣稱光復台灣的國民黨中國,其實以設置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始政。換句話說,是以類似殖民地總督的名義據台統治。掠奪型的支配不久就發生二二八事件,讓台灣人的祖國夢幻滅。

隨著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中國全面潰退來台,以遷佔國家或流亡政權,在台灣以長期戒嚴,遂行統治。從軍事獨裁到被迫民主化,從反共而聯共,自由人共同體的追尋再面臨困厄之境。悲劇性的開端如何終結?始政日、光復節,如何詮釋?流亡在台灣的中國史和台灣主體性的歷史,存在著文化和政治的閒隙,仍然激盪著。

國民黨中國宣稱計畫慶祝開國一百年。如何以開國時無開之地,慶祝已全然失去開國時疆域的國家?何況,亡其國的共產黨中國並未停止亡其國的未竟之業。在台灣被視為他者,在形式上被視為殘餘,在法理上被視為虛構性的國家,是紀念還是慶祝,沒有凸顯的荒謬性嗎?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照映了某種歷史。說是失敗者的歷史,但卻又說是失敗者榮光的歷史。這樣的歷史觀或許不完全像中國國民黨政治那樣虛假,卻也流露出某種狡黠,中國國民黨以佔領軍的光環籠罩在失敗者身上,而且失敗者還是壓迫者呢?比起剛來過台灣的大江健三郎那種日本人對日本的反省,中國人的道德品質還是不一樣。

被殖民是台灣民族的災難,也可以是台灣民族重生或形成的契機。面對一九四五或一九四九,面對一個始政日又一個始政日的被殖民歷史,台灣人是應該感到羞恥,有些人還應該感到罪惡,要有德性地站起來!(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