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金恆煒:「胡馬共識」:「去台灣」

「胡馬共識」:「去台灣」

金恆煒

「九二共識」是什麼碗糕?最貼切、最確實的描述性說法,就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騙/魔術」過程。這是國共兩黨聯手經營的政治魔幻寫實,得利的是中國,吃大虧的是台灣。

九二年的「香港會談」,並沒有得出任何結論,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駁斥所謂「九二共識」:「最真實的敘述就是沒有共識的共識」。而且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蘇起事後承認「九二共識」是他「自創」的名詞,「目的在包裝『一中各表』」。蘇起的自供,呈現的事實是,沒有「九二共識」,也沒有「一中各表」(故而要「包裝」),有而且只有「一個中國原則」。

有趣的是,中國國民黨炮製出來的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到二○○八年「復辟」後,取消了「一中各表」,只剩下「九二共識」。更有趣的是,○八年的「九二共識」是由共酋胡錦濤定調,然後馬英九奉為圭臬;國共的「你儂我儂」就此建構起來。

為什麼胡先馬後?事實會說話。台灣大選之後的三月二十五日,美國總統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呼籲與台灣對話,胡回應布希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達成『和平協議』。」到了五月二十日馬英九就職演說中,果然如響斯應的當起跟屁蟲,「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而「一中各表」「馬上」變成「曾經達成」的歷史名詞了。

難怪蕭萬長當選後到中國參加「博鰲論壇」,不敢自稱「副總統」當選人,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到中國只敢稱「馬先生」,而「中華民國」早在前主席連戰訪中時就「掏空」了。重點是,○八年胡前馬後的異口同聲下,「一中各表」沒了,只剩「九二共識」,而「九二共識」在胡錦濤的「加持」下正式成為「一個中國原則」的代名詞。

現在回到核心議題。馬英九如何回應?答案曰:馬上「去台灣」!上任第一天,總統府網站就拿掉「台灣」,接著「台灣郵政」改成「中華郵政」,日前外交部又行文各外館,不准再用「台灣」,外賓來訪,取消扁政府「訪台」用語,改稱「訪華」,外交部長歐鴻鍊表示將用Chinese Taipei的名稱申衛,甚而我方邦交國出席奧運,歐鴻鍊公然宣稱「沒有意見」,因為「外交休兵」。

「去台灣」的同時,馬英九祭出「中國」來取悅中共,什麼「數億華人」、「中華文化」、「全球華人」,就是向中表態:「我是中國人」!誠如北京新科院台研所研究員李家泉所說:「馬英九有一顆中國的心,是根深柢固的中國人」。

胡馬不過是藉「九二共識」的屍還「一個中國原則」之魂,胡馬「共識」的基礎就是:「去台灣、存中國」。中國改組海協會,準備與海基會進行商談,一句話:「先經濟後政治」,夠白了罷!

「去台灣」的結果,符合施密特(C.Schmitt)所說:「如果無法透過正確的結盟來維護其獨立自主,形同自願地、被迫地放棄宣戰權」,最後「消失的不是政治性本身,而是弱小的民族」。

「馬上」的可怕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