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2009/07/17, Friday
世運昨在高雄隆重揭幕,總統宣佈開幕,場內國旗飛揚,中國隊因而在開幕式缺席,一場國際性運動競技,呈現了高度政治性的堅持,也在國人面前證實了所謂兩岸關係已進入到「互不否認」階段的說法,純屬不符事實的個人想像,而如何面對現實制定有效對策,才是認識真相後台灣該走的路。
高雄世運讓世界走進台灣,對於台灣人而言,意義已經超越體育,之前鍥而不捨的努力,據理力爭的交涉,最後馬英九才得以地主國元首身分宣布世運開始,謝長廷與陳菊兩任市長一以貫之的接力賽做得漂亮。這說明,國家的空間是靠智慧與毅力爭取的,迷信「委曲求全」,只會讓對手得全,自己國家委屈。
何謂奧運模式?就是中國體育總局事前一再強調的台灣代表隊名稱為「中華台北」、會旗是梅花旗。這項「規範」即使要執行,也只限主辦單位的官方活動,一個民主國家不應仿效獨裁國家踰越法制行徑,無限擴張到限制人民自由。
但二○○一年十二月四日,台北市舉辦第十三屆亞洲盃女子足球錦標賽,當時主辦單位居然不建議民眾帶國旗進場,市長馬英九公開表示,「身為主辦城市的台北市必須遵守國際規範,才能繼續舉辦國際賽事,也希望民眾配合」。有民眾帶旗子進場,當場遭警察折斷旗桿。
如此場景國人記憶猶新,七年後,馬英九成了總統,為了邀陳雲林來台,更激烈的奪旗毀桿畫面怵目驚心,自殘自賤中華民國者不是別人,竟是政府自己。
台灣是不是一定要照「馬英九模式」,才叫做理性、不挑釁?才能成事?高雄世運提供最佳解答。陳菊歡迎任何旗子進場,絲毫無礙世運順利籌辦,更彰顯了人民的光榮感,什麼叫國際觀?實事求是爭權益才是。
兩岸要推展「互不否認」,若繼續誤信「馬英九模式」,關起門對著國人虛構喊爽,結果必然被中國隊以「拒見」馬英九拆穿,什麼才是真正的活路?這還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