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痛苦中看到什麼希望?

◎ 謝長廷


廿三日由全國產業總工會「聲援團結工聯抗議違法無薪休假聯合行動」抗議行動已經落幕,但是自由市場經濟危機循環並未落幕。金融海嘯、經濟危機雖然有其世界性,但是,馬政權的政策偏差,造成危機的持續且難跳脫,再加上政治上的極權強勢,情況更加惡化,廿二日公布的失業率已經高達四點六四%,我們必須思考馬政權的政策方向,究竟真的會促進就業,帶來願景嗎?

資本會自己找出路,勞工教育文化最弱勢:在現實政治之下,資本的擁有者也會擁有一定比例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國家的政策方向很容易受其左右。例如,當政府把有限的資源拿去對資本家紓困、或去做政治買票性質的「消費券」時,這個國家的教育、環保、文化、社會救濟經費,就會被排擠,成為經濟衰退時最大的受害者。

舉債,把問題留給下一代:目前政府要發消費券、救房市、股市,對資本家紓困,錢從哪來呢?將來是全民負擔?還是對紓困得利的企業增稅?面對這個問題,第一想到的當然是增加課稅。但回顧台灣幾十年來,有哪次立法院能夠通過增稅法案?只有二○○五年民進黨政府時曾通過最低稅負制,讓每一個有錢人、賺錢的企業至少應該繳一定的稅,每年增加稅收將近兩百億左右。其他都沒有,都是放寬免稅、減稅範圍,卻又要增加社會福利,這不可能的,因為總體就是這麼多,要向誰拿錢?既然向企業增稅困難,最後就是國家舉債,全民負擔,造成世代不公平。而且不要忘記,現在稅負的七十%落在受薪階層的身上。

消費券的錢是救命錢,要以充分就業為優先:政府擴大負債,尤其無生產性的非資本門舉債最不負責任,消費券是最典型例子,這政策在很多國家都會被否決,因為消費券是政治動機多過經濟動機。

如果把這將近九百億元消費券經費改為僱用三十萬人,每個月三萬元,僱用一年,至少就可以降低失業率,有工作、有收入也自然會增加消費。

痛苦中看不到希望,離願景越來越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處於痛苦中的人民看不到未來希望在哪裡?一個國家的願景價值到底是甚麼?第一就是這個國家應該是保護人民幸福與財產,應該是建立一個美麗乾淨永續的生存空間,應該是建立尊重生命,培育人才,公平正義的優質環境。台灣現在經濟不好,國際金融海嘯,當然大家很痛苦,有失業苦,物價高的痛苦,但我們有沒有看到希望?我們不期待四年、八年政府給我們一個願景,但至少也要靠幸福的願景越來越近。

如照現在的作法,我們三年後看到的最多是GDP成長五%,沒有超過民進黨執政時,但卻是主權傷痕累累、政府債台高築、治安敗壞、社會貧富差距更大、更不公平,我們的希望在哪裡?人民忍受痛苦的代價何在?(作者為影子政府召集人,完整版本請見http://www.shadowgov.tw/)